在游戏里拼乐高 漫谈“乐高游戏”独特魅力

2017-03-06 504
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经济危机让传统手工艺者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灾难,但就在此时,来自丹麦小镇的木制厂厂主克里斯第森(Ole Kirk Christiansen)却看到了产业转型的契机。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克里斯第森决定将其木制厂的产品定位于玩具。1932年,克里斯第森的商店中出现了第一批玩具产品。他固执地认为——玩具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伙伴,无论何时,孩子都不能没有玩具。时间验证了克里斯第森的远见,没过几年,克里斯第森的木制加工厂就已具备了国际性玩具公司的基础,而这家木制厂,就是日后的“乐高”(LEGO)。
“LEGO”由克里斯第森亲自命名,来源于丹麦语“Leg-Godt”,意为“玩得好”,而该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则是“拼合”,也与公司此后的产品理念不谋而合。乐高积木最初秉持着创始人的工艺技能,皆为木制产品。直到1949年,才开始生产塑料砖块积木,4年后,乐高与挪威的一家塑胶工厂合作,实现了大批量的模具化生产。在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乐高积木的面貌几乎一直都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乐高在玩具生产中一向秉持着“固执”的工匠精神,每一类新产品都需要经过细致的构思与雕琢,但在拓展娱乐领域上,近几年的乐高却颇具探索意识。
20世纪末,乐高在电子玩具与电子游戏对传统玩具行业的剧烈冲击之中风雨飘摇,当PC与游戏机走入千家万户,孩子们的注意力逐渐被更加生动的光影互动所吸引,时代的突变又一次让乐高面临着改革。1997年,乐高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电脑游戏——《乐高海岛》(LEGO Island)。《乐高海岛》作为一款第一人称冒险游戏,具备在当时看来相当不错的3D画面表现。为了贯彻乐高玩具的品牌特点,游戏提供了强大的自定义模型功能,允许玩家对游戏人物及物品自行创造。游戏在当年获得了“家庭年度游戏”奖及“年度最佳儿童游戏”奖。电子游戏让乐高尝到了甜头,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乐高相继推出了《乐高国际象棋》、《乐高创造者》等游戏作品。
尽管统一冠以“乐高”的主题,当时的乐高游戏却一直没有固定的游戏类型与模式。或许正是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自由发挥让乐高逐渐发觉了自身主题无与伦比的承载性。90年代末,乐高开启了“近乎疯狂”的IP合作计划。
1999年,趁着《星球大战 幽灵的威胁》的东风,乐高推出了《星球大战》玩具系列,玩具产品一经推出便立刻受到了乐高/星战系列粉丝的热烈追捧,此后的《哈利?波特》、《指环王》、《侏罗纪公园》等系列也相继如法炮制。热门电影IP为乐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之对应的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也接连出炉,在此基础上,乐高对娱乐领域的拓展进入了全新的高度。
电影游戏化并不新奇,但是谁又能想到,作为电影二次创作的衍生产品,乐高电影玩具也能触类旁通,推出自己的派生游戏,作品素质甚至在某些时候比电影直系改编游戏更加优秀。从《乐高星球大战》、《乐高指环王》,到《乐高复仇者联盟》,乐高改编游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俯视视角动作冒险+解谜”的游戏模式,而在近期作品中,我们更是能够看到“多人在线”、“沙盒”等流行玩法的应用。专业玩家网游戏工作室论坛为游戏工作室提供游戏赚钱方法,游戏工作室项目,出金思路,游戏心得,游戏攻略等最新信息。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为游戏工作室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 联系客服